四川眉山:人生“归处” 仍是花团锦簇

人生“归处” 仍是花团锦簇

四川眉山日报/2021-03-23/ 第05版面/


3月15日上午,穿过卧碑林,李向秀手捧一束白菊,献于老伴儿的墓前。这日是老伴的祭日,他的兄弟姊妹和儿女都来了,大家站在墓前,默哀悼念。“老伴儿,这里的环境很好,你安心‘住’下吧。”李向秀一边擦拭墓碑一边说。


李向秀老伴儿的“住处”,是青神县青竹街道龙女谷公墓,这是一所在去年8月投用的公益性公墓,700个穴位均是节地生态安葬模式。如今,已有165位逝者在此安息。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如何做好人之终善之事?近年来,我市以推进绿色殡葬为目标,从编制规划、公墓建设、生态安葬、生态修护以及移风易俗出发,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创新发展。如今,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绿色生态的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全域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殡葬改革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文/图

移风易俗 政策引路


殡葬改革破千年旧俗,立时代新风,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从政策出发,积极引导市民转变观念、移风易俗。


全市健全了基本丧葬费减免制度。在全民全面免除丧葬费的基础上,实现惠民殡葬提标扩面。如今,我市减免政策对象上实现了由市户籍逝者扩大到市辖区内逝者,免除项目上由原4项基本服务(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拓展到普通骨灰盒、生态安葬和其他服务费用7项全免除。


全市建立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对市户籍逝者骨灰实施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的,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东坡区、彭山区对在公益性公墓内安葬丧属的再给予1000奖补。


全市完善了殡仪服务收费管理制度。开展殡葬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联合治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全市殡葬服务机构严格执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实施收费公示和明码标价。


在一系列政策的长效实施下,绿色殡葬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眉山人认同和接受。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丧葬减免政策惠及群众13617人,减免殡葬资金1222.17万元,全市公墓生态葬比例达新葬墓穴的85%,开展的殡葬服务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率达99.5%。


在推进生态安葬的同时,积极推行火化,不断提升火化率。数据显示,全市火化率连续10年提升,2020年全市火化率达78%,火化区火化率达96%。


此外,还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开展硬化大墓、活人墓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散埋乱葬坟墓8600座。



绿色殡葬 公益惠民


眼下,青神县青竹街道龙女谷公墓内的虞美人花开正好,虞美人之下正是公墓的花葬区。走过花丛,沿着台阶拾级而上,逝者的卧碑静静成排,碑前的鲜花整齐摆放,碑后的壁葬区静谧而庄重。


“龙女谷公墓有700个节地生态葬穴位,分为花葬、树葬、壁葬和节地墓穴四个区域,其中节地墓穴单墓穴不超过0.5平方米,双墓穴不超过0.8平方米,整个公墓墓穴最高价格不超过3600元。”青神县民政局副局长潘钦坤介绍道。


像龙女谷公墓这样的公益性公墓,我市已经建成83个。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中创新理念,努力实现“生态环保、移风易俗、家风家教、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的目标。


“今年,我市将实现公益性公墓乡镇全覆盖。”该负责人表示,全市公益性公墓均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


除了公益性公墓推行节地生态葬,我市经营性公墓也正在打造节地生态葬“试验田。”


去年10月,眉山金顶山人文纪念园正式开园,该园是全省首个全域绿色节地生态葬公墓。在突出“节地”上,金顶山人文纪念园将生态墓与自然景相融,不仅环境优美,更节地环保。“墓园单墓占地0.16平方米,双墓0.32平方米,壁葬墓0.09平方米,科学布局的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等生态设施,实现了土地利用最优化。”该园负责人张欢说。


在“惠民”上,包括金顶山人文纪念园在内,我市经营性公墓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许多经营性公墓还开展公益安葬活动,设置了迁墓免费区,低偿或无偿向困难群众提供基本安葬服务。



创新服务 科学改革


在疫情影响之下,今年,眉山市各殡葬服务机构修订完善了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分时段合理控制实地祭扫人数。


彭山区纱帽山公墓工作人员白立新表示:“通过网上预约祭扫、网上‘云祭扫’等便民服务,可以有效避免人员扎堆和车辆拥堵现象,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让进入墓区的祭扫市民更放心、更安全。”


另一边,在莲花公墓工作的侯兴莹正忙着提供“代祭扫”服务。这两年,莲花公墓推出的这项服务变得越来越成熟。“以前我们要费不少功夫告诉大家,不要带鞭炮纸钱进墓区扫墓,现在则把重心放在了怎么用环保生态的方式去做好服务。”侯兴莹说。


在金顶山人文纪念园,园内每个墓碑也都有了二维码,支持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网络祭祀和云祭扫。


创新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也将文明祭祀与改变观念的种子种进人们心中。


每年的3月,我市将其确定为“殡葬新风宣传月”,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全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组织了殡葬服务机构开放日活动,开展“珍爱生命、孝亲敬老、廉洁清明”为主题的生命文化教育。配合生态殡葬文明祭祀活动推行心愿卡、时空信箱、丝带寄情、网络祭祀等,引导群众从重视实物祭扫转移到精神传承上来。


近年来,我市还先后出版发行了《殡葬工作手记》《珍爱生命教育》《孝亲敬老教育》《廉洁清明教育》《殡葬改革宣传》《清明影响》等眉山殡葬文化系列丛书,宣传殡葬工作、推进移风易俗,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殡葬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全市还将文明殡葬等内容纳入《眉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创新推广乡村干部主持具有仪式感的逝者“追思会”,把对逝者的缅怀引导到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让绿色殡葬

文明祭祀

成为主流


杨柳依依,小雨淅淅,又快到一年清明时。每年这个时节,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祭奠亲人,缅怀故人。近年来,眉山也从编制规划、公墓建设、生态安葬、生态修护以及移风易俗出发,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创新发展。


我市的创新做法,不仅是追求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更是倡导绿色殡葬、文明祭祀。


近年来,绿色殡葬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逐渐被人接受。但在一些地方的丧葬、祭祀活动中,建豪穴、放鞭炮、焚烧纸钱等迷信或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的人认为,绿色的殡葬方式不设墓碑、坟穴,不够热闹、隆重,这是对先人的不敬。但若以厚葬厚祭来体现,只会铺张浪费,催生攀比歪风,还造成环境污染,埋下安全隐患。


清明祭祀,后人缅怀先人,不忘先人恩泽,不应只记得隆重的“身后事”,更应该尊重和践行厚养薄葬的传统,摒弃不文明殡葬、祭祀的形式。厚养薄葬,不仅是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推崇和倡导的新风尚,更是对逝者生前关爱、逝后缅怀的最好方式。而在亲人逝去后用宣读祭文、敬献花篮、瞻仰遗像、网上祭祀等低碳环保方式文明祭祀,用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怀念故人,让清明在“绿色”当中体现新风,不失庄重。


笔者深知,在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面前,推行绿色殡葬、文明祭祀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阻力,这不仅需要人们移风易俗,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节。可喜的是,各方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行绿色殡葬,还任重而道远。


相信在不懈努力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绿色殡葬能够从拒斥到理解、接纳,从而自觉践行。